Pages - Menu

Friday, October 4, 2013

我的硬人鋼琴 (1)

2011年,我結束了在曼哈頓音樂院的學業,在暑假過後,邁入了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在曼哈頓音樂院住了四年,我著實的愛著這個區域,也因為實在負擔不起紐約下城高昂的房租,所以選擇繼續在哈林區租屋。

以前高中和大學住宿舍,練琴的時間和空間從來不是煩惱。高中時學校只有我一個人是要考音樂系的,所以學校大禮堂裡的演奏琴也總是我一個人霸佔着。大學前兩年住宿舍雖然要搶琴房,但也不至於成為困擾。後兩年決定搬出來自己在外頭租屋,每天凌晨12點在電腦前蓄勢待發簽琴房成了一場場的廝殺,要不然隔天就只能一層樓又一層樓,一圈又一圈的繞著看有沒有空琴房,就算找到了空的也不見得可以一直霸佔着,因為只要整點一到,隨時都有可能有已經簽好琴房的人來趕你。

雖然紐約大學的鋼琴主修沒有曼哈頓的學生那麼多,但是學校離哈林區需要約40分鐘的地鐵車程,即使有當時新蓋好的鋼琴部門專用空間,卻也還是得和爵士部門共用。於是,我決定尋覓人生中第一臺「自己」的鋼琴。

Wednesday, August 28, 2013

【說・音樂】羅密歐與茱麗葉

之前在未曾謀面的鄉愁:普羅高菲夫第七號鋼琴奏鳴曲中有提到,「強烈的節奏感,戲劇性的張力都是我喜歡普羅高菲夫的原因。」之後因為朋友的關係,也接觸了不少普羅高菲夫的管弦樂作品,更經常在電影中聽到他的配樂。


而和芭蕾舞的接觸,則是在幼稚園時期就被教舞的老師宣告死刑,只因為我是全班同年齡的小朋友中,唯一一個無法劈腿的。後來高中時學校有芭蕾舞課,需要鋼琴伴奏,所以課後就去彈。那些法文的舞蹈名詞我沒有很認真的記,反正只要老師說是44拍還是34拍,我再立刻變出一段即興的旋律就好了。可是我是一直到今年,才真正的好好看了幾場現場演出,是每年夏天固定會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的美國芭蕾舞團 American Ballet Theater,而第一部看的劇碼就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
ABT.org

Friday, August 23, 2013

【說・音樂】我和我的俄裔教授:普羅高菲夫第七號鋼琴奏鳴曲

俄羅斯雖然是我從未去過的國度,但不知道為什麼,他的一切一直都深深吸引着我。而我自己第一首練習的俄國作品就是普羅高菲夫(Sergei Prokofiev, 1891-1953)的鋼琴奏鳴曲第二號,第四樂章。 強烈的節奏感,戲劇性的張力都是我喜歡普羅高菲夫的原因,但是在上大學以前,一直都沒有什麼機會接觸俄派作品。直到我遇見了Dr. Aronov. 我人生中的每一位鋼琴老師都影響我甚深,而來自蘇聯的Dr. Aronov,曾任教於聖彼得堡音樂院,於1977年移民到美國,是指導我最久的一位老師。跟隨他學習的期間,我開始大量的接觸俄國作品,Rachmaninff, Shostakovich, 和Prokofiev都是座上賓,也更加深了我對這熱情如火卻又帶著憂傷的民族的喜愛,一直延續至今。


Dr. Aronov 80歲大壽慶生會



2009年,Aronov 80歲大壽,他的助教和得意門生Karine Pogohsyan 找了我們替他在紐約Steinway Hall辦了慶生音樂會,鋼琴組的教授如Marc Silverman和Phllip Kawin都特別演出俄國作品來幫他過生日。鮮少聽到學校老師表演的我,特別興奮,尤其是Kawin演出的這首普羅高菲夫第七號鋼琴奏鳴曲。Kawin和Aronov是好朋友,據說也經常去向Aronov請教。當然,老師的演出沒有令人失望,這首第七號奏鳴曲成為我那年的一個記憶點。雖然自己沒有練過這首曲子,但每當我聽到它時,總會想到那段歲月,還有和Aronov學習的時候。



普羅高菲夫在第二次大戰期間譜寫了第六,七,八號鋼琴奏鳴曲,統稱為戰爭奏鳴曲。其中降B大調第七號鋼琴奏鳴曲又稱為Stalingrad(史達林格勒為當時蘇聯西南方的城市,二戰期間納粹德國與蘇聯為了其治理權而發動史達林格勒戰役。)俄羅斯鋼琴家索科洛夫(Grigory Lipmanovich Sokolov, 1950 -)於1966年以16歲之姿奪下柴可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的首獎。他的觸鍵蘊含着豐富的層次,以獨特的自我風格詮釋俄國作品。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形容Sokolov的鋼琴獨奏會就像一場失落的俄派鋼琴演奏時代的願景("A recital by Grigory Sokolov is like a vision of a lost age of Russian pianism.") 

古典音樂就是有這種魔力在,即使你從未到過那個地方,這些作曲家還有音樂家總是可以用他們的生命,智慧還有創作,讓你覺得自己已經去過了那裡。俄羅斯,因著他們,不再遙遠。

-




(初版於July 3, 2013寫于紐約,發於YouTube古典音樂經典影片博覽會

Friday, August 16, 2013

【說・音樂】鋼琴鬼才 Marc-André Hamelin

生於蒙特婁,俱有法國血統的加拿大鋼琴家/作曲家漢默林(Marc-André Hamelin, 1961- ),曾被紐約時報資深樂評家勳伯格(Harold Schoenberg)譽為“超級展技家(super-virtuoso)”,除了大量演奏許多冷門與常規曲目之外,也譜寫了許多展現超高技巧與極富個人特色的鋼琴作品。

大學四年,我和俄裔鋼琴教育家Dr. Arkady Aronov學習,已經84歲的Aronov,自己過去就是曾在一天內演出三場,一年內演出上千場,是任何曲目都可以信手捻來的演奏家。每次上課時,面對同一首曲子,他也會提供給我各種不同的可能性,讓我了解真正的"artisism"不只有一種詮釋方法,還有不同年紀和時代會對同樣的作品有不一樣的表現方式。所以自然的,他也不太會主動推薦任何其他演奏家的錄音,並鼓勵我發展出自己的特色及想法。直到某天,我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便問了Aronov有沒有推薦哪一位鋼琴家的演出。

Thursday, August 8, 2013

【沙發衝浪】他,為了畫畫夢想而旅行

「學以致用」這四個字我們都從小聽到大,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經常覺得我們都被這句話限制住了。普遍接受台灣教育的孩子為了念大學,在十七八歲就必須決定選擇一個科系,而因為體制的關係,還有太過在意社會觀感以及家庭壓力,導致於很多人無法選擇自己真正想念的東西,或是念了四年大學畢業之後仍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追求的是什麼,盲目的相信自己高中畢業時的選擇是對的,而死命的一路念下去,卻一點都不開心,然後勉強的找了一個和所學相關,但差強人意的工作 。
這就是為什麼我佩服D為了自己所做的選擇。

D是我經由Couch Surfing接待的第二位客人,想要來紐約couch surfing的人很多,每個人想要借住的時間長度都不一樣,短則一天,長則一個星期。一般來說,如果有在Couch Surfing被「認證」(verified/繳$20美元會費),或是提供完整的個人資料,沙發客對你的信任度會提升,接到訊息或是找到沙發的機率也會比較高。雖然我沒有繳費,可是因著紐約的關係,不少人還是會發信給我,而Jasper誠懇的來信裡寫著他對台灣的好奇,並聽說台灣才傳承了正統的中華文化,所以很想和我聊聊台灣,希望有一天可以到台灣看看。另外就是因為剛好在同個星期來紐約拜訪我的男友對「沙發衝浪」的安全性抱有疑慮(雖然當初couch surfing這個主意是他提出的,我只是早一步實踐 :P)所以我決定帶著他一起接待一晚客人,讓他好好體驗一下。

Friday, July 26, 2013

【紐約・飲】被中國城吞吃之小義大利咖啡雜貨店: NOLITA MART Espresso Bar & Gourmet Market



這幾年來,和紐約中國城比鄰而居的小義大利已經成為弱勢,幾乎只能靠每年固定的義大利夜市,吊掛在街頭的"Little Italy"字樣,還有集中的義式餐廳來提醒大家它的存在,整個區塊已經逐漸被大量進駐的華裔移民吞吃。所以當初在找這家店時是帶著困惑的心情,因為周圍都是華人開的中藥店、魚販,NOLITA MART Espresso Bar & Gourmet Market 妙手足療的隔壁,有點難想像一間這樣風格的咖啡店會開在這兒。NOLITA是NOrth of Little ITAly的簡稱,這間店也位於小義大利北區,周圍卻都是中文招牌,因此形成了有趣的衝突感。

As Chinatown's closeby neighborhood, Little Italy has become smaller and smaller, and only those Italian restaurants, regular street fairs that happens every year along with a sign that says "Little Italy" could remind us its existence. The whole area is slowly being occupied by Chinese migrants. Therefore, I was quite confused when I was looking for this coffee place due to the fact that all the stores around were opened b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shop, fish shop ...and  NOLITA MART Espresso Bar & Gourmet Market was right next to a foot massage place, so it was kind of hard for me to imagine the market being here. NOLITA is short for NOrth of Little ITAly, but as mentioned before, being surrounded by signboards in Chinese created an interesting contrast with the vibe of the mart. 

Sunday, June 23, 2013

【飲・咖啡】我和咖啡的不解之緣


成長過程中每一段時期的記憶總是會和某種飲料緊緊聯結着。水果牛奶,波蜜果菜汁,綠奶茶,義美鮮奶茶,卻只有咖啡一直陪伴我到今天。


第一次接觸咖啡是小小孩的時候,印象中應該還沒上小學吧?那時全家人和外公去四舅公家做客。晚飯過後,大人開始泡起了咖啡,加了奶精和糖的咖啡看起來很像我最愛喝的奶茶,然後我就在外公的慫恿(外加看好戲)之下咕嚕嚕的喝光光了。結果換來的是整晚的徹夜未眠,還一直叫外公起床放卡通給我看。後來有一陣子媽媽也常買雀巢三合一咖啡,其實媽媽不太准我喝,但我有時會自己偷偷泡來飲用,就此開啓了我和咖啡的不解之緣。

Get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