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 Menu

Wednesday, August 28, 2013

【說・音樂】羅密歐與茱麗葉

之前在未曾謀面的鄉愁:普羅高菲夫第七號鋼琴奏鳴曲中有提到,「強烈的節奏感,戲劇性的張力都是我喜歡普羅高菲夫的原因。」之後因為朋友的關係,也接觸了不少普羅高菲夫的管弦樂作品,更經常在電影中聽到他的配樂。


而和芭蕾舞的接觸,則是在幼稚園時期就被教舞的老師宣告死刑,只因為我是全班同年齡的小朋友中,唯一一個無法劈腿的。後來高中時學校有芭蕾舞課,需要鋼琴伴奏,所以課後就去彈。那些法文的舞蹈名詞我沒有很認真的記,反正只要老師說是44拍還是34拍,我再立刻變出一段即興的旋律就好了。可是我是一直到今年,才真正的好好看了幾場現場演出,是每年夏天固定會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出的美國芭蕾舞團 American Ballet Theater,而第一部看的劇碼就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茱麗葉(Romeo and Juliet.)
ABT.org

除了演出時間剛好天時地利人和,搭配這部舞碼的音樂也是讓我期待的主因。

1935年,蘇聯知名的Kirov Ballet(基洛夫芭蕾舞團)向普羅高菲夫邀曲,為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茱麗葉」譜寫芭蕾舞樂,此後,羅密歐與朱麗葉也成為芭蕾舞的經典。與柴可夫斯基「睡美人」和「天鵝湖」的曼妙優雅有著極大的反差,「羅密歐與朱麗葉」擁有普羅高菲夫不按牌理出牌的戲劇張力。


影片是由俄國指揮家Valery Gergiev和倫敦交響樂團的錄音,整套組曲於2011年榮獲BBC Music Magazine最佳樂團演出及最佳唱片等兩項大獎,樂段則是組曲中最出名的「Dance of the Knights 騎士之舞」,描寫羅密歐潛入茱麗葉家所舉辦的面具舞會,原先想要追求羅莎林,卻意外對朱麗葉一見鍾情。



ABT.org

雖然羅密歐與茱麗葉的劇情對我來說實在太灑狗血,看兩個14歲的小孩子愛的死去活來也不是我的style,但不得不說這齣舞搭上普羅高菲夫的原創音樂真的是天衣無縫,劇情也十分緊湊,讓我還想再看由不同編舞家編的舞碼。





(初版於July 11, 2013寫于紐約,發於YouTube古典音樂經典影片博覽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Get wi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