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s Zimmer, John Williams, Alfred Newman, Alex North ... 這些經常出現在好萊塢電影螢幕上的名字對一般觀眾來說應該是既陌生又熟悉。他們不是演員也不是導演,可是他們的角色舉足輕重,他們是電影配樂作曲家。

Hans Zimmer和他的工作室
電影配樂最初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蓋過投影機播放過程中所製造的雜音,因此相較於其它的音樂創作形式,電影配樂的歷史十分年輕。在十九世紀末,錄影技術還沒進步到可以錄音時,要在電影裡搭配適合的音樂必須要找人現場演奏,有時候搭配的是鋼琴手,有時可能是整個樂團,感覺有點像百老匯音樂劇(Broadway Show)。許多被歸類為古典音樂派別的十九世紀末作曲家也有參與到電影配樂創作,其中最早可追溯到由譜寫『動物狂歡節』的法國作曲家聖桑(Camille Saint-Saëns, 1835-1921)於1908年為一部講述法國人都熟悉的,亨利三世國王策劃刺殺吉斯公爵的歷史事件影片 "L'Assassinat du Duc de Guise”所原創的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