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台北計程車司機的印象是很健談,尤其是遇到外國人會特別熱情。
上次帶美國人坐計程車,司機居然讓他在車裡暢飲啤酒,一直和他大聊自己去酒店的事情,一直逼我翻譯給朋友聽,路過他認識的檳榔西施攤還跟我們大聊哪個小姐年輕時比較漂亮,把朋友逗得很樂。
上次帶美國人坐計程車,司機居然讓他在車裡暢飲啤酒,一直和他大聊自己去酒店的事情,一直逼我翻譯給朋友聽,路過他認識的檳榔西施攤還跟我們大聊哪個小姐年輕時比較漂亮,把朋友逗得很樂。
在舊金山聯合廣場時,坐上了一台放著古典音樂的計程車。因為大部分坐過的計程車都是放流行音樂電台或是新聞,所以便好奇問司機為什麼會放古典音樂。司機告訴我們他是從泰國來學習古典吉他的,所以他非常喜歡古典樂,並且對電台放的每首交響曲都如數家珍。
不是說我多常坐計程車,因為我過去這五年回台灣搭過計程車的次數應該是只有三次,但坐過幾次紐約的計程車後發現其實不少紐約計程車司機都很健談,有些司機已經在紐約開了五十年的車了,所以應該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紐約這些年來的變化,畢竟他們每天都在曼哈頓的大街小巷穿梭着。大部分的司機都是第一代或第二代的中東,印度或南美人移民,有些司機雖然是在紐約出生長大,卻還操着一口濃濃的鄉音。我想紐約另一個最大的特色就是,不管你在這裡多久,只要你想,都還是可以保有自己的文化。
二月應邀飛了一趟Idaho 和 Washington 州表演,在機場被一位巴基斯坦裔的司機載到。說台灣司機對外國人熱情,我在這裡成了那個“外國人”。
二月應邀飛了一趟Idaho 和 Washington 州表演,在機場被一位巴基斯坦裔的司機載到。說台灣司機對外國人熱情,我在這裡成了那個“外國人”。
司機問我從哪裡來,我說:「台灣」,司機說:「所以妳是Chinese。」
我說:「我基本上是中國人,不過我是在台灣出生長大的,我比較習慣介紹自己是Taiwanese。」
這真是一個敏感話題啊 …. 我心裡這麼想。
司機說:「我知道台灣跟中國的差別,I love China,我讀了很多你們的歷史,我認為台灣應該和中國合作統一,不應該分裂。」
雖然偶爾會跟非華裔的朋友聊到兩岸的政治情形,但一般來說我很少遇到一開頭就如此直接表達政治立場的人,在國外遇到中國人也會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火花」而盡量避免談論這個話題,而今天居然是一個住在紐約的巴基斯坦人這樣跟我說?腦中第一個念頭是:「真的還假的?」當然我心中的台灣魂讓我肚裡升起一股火,但也覺得很有趣,我笑笑地說:「我想大部分從台灣來的人還是會比較希望自己被稱為Taiwanese(四兩撥千斤)。」
原本想就此打住的,畢竟我已經如此清楚表明立場,結果沒想到就此打開司機的開關 ...
司機回:「今天你走在美國街頭,沒有幾個人會分得清你是韓國人,日本人,台灣人,還是泰國人,大家看到你亞洲人的外表會直接把你當成中國人。我兩個月大時就隨著家庭從巴基斯坦逃難到美國,再也沒有回去過。我一輩子在這裡生長,拿的是美國護照,唯一不變的是我民族的文化和傳統。在美國,因著我的外表和我體內所傳承的血液,雖然我拿的是美國護照,但是在這個國家沒有人把我當成美國人,我很想說我是巴基斯坦人,我是,可是我對我出生的國家一點印象都沒有,也不可能回去...。」
忽然司機說:「問我從哪來。」「不是巴基斯坦嗎?」我回,「No no no ..問我從哪來!」
OK, fine!「你從哪來?」
「I am from the Globe(我從這個地球來)」
瞬間,我忽然瞭解了司機這一路上試圖要告訴我的事情,因為重點並不是在於敏感的政治議題,而是以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定位。美國人經常說,美國是一個只有速食文化的國家,但是紐約這個大熔爐卻蘊含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傳統,讓所有種族和平共處,而這是很難在別的城市看見的。在這個資訊發達的世代,這個世界早已是地球村,但政治,宗教,國籍,還有媒體讓我們經常被牽著鼻子走,往往在還不認識一個人以前先入為主,影響了人與人之間本應是單純的互動。
這就是為什麼我喜歡旅行還有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聽每個人說自己的故事,體驗他們的生活模式,因為只有這樣我才有辦法真的了解不同的文化,開拓自己的視野,因為我永遠也沒有想到,一位在紐約開計程車的司機,替我上了人生如此寶貴的一課,也點亮了我心裡的一盞燈。
(原於June 2, 2012發於Pixnet痞客邦)
(原於June 2, 2012發於Pixnet痞客邦)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