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年前,在和國中學弟妹喇賽了一堂課後,我寫下了給台灣音樂班孩子的七個忠告(也是給自己的忠告,)接著開始分享一些吃吃喝喝還有因為到處跑而生出的一些想法。然後開學了,研究所最後一年,除了履行最後的學生義務,我也需要做出一些決定。
從2003到2013,台北雖然是家,但一年中卻有九到十個月都在紐約。十年的時間讓紐約變成了我的另一個家,也在這個城市紮下了不淺的根。曾經以為自己會在這個創意超載的地方再留個幾年,我回紐約後便開始計劃,花了一個月的時間準備履歷,應徵面試了幾間音樂教室,設計個人網站,一直到年初也都還是以留下來的目標在前進,但一夜之間忽然大轉彎了。
我決定要回台灣定居了。
親朋好友得知的反應則是非常兩極化,有些人認為也該是回家的時候了,有些人則問我為什麼不再繼續往上念個博士,或利用美國政府給國際學生畢業後可以延期一年的實習簽證在這邊發展看看。因為已經離開了台灣這麼久,又很少回去,導致大家都以為我會一直留在美國。但是真的捫心自問想要留下來的原因,不外乎是一些沒有長遠規劃的私人因素和逃避心態。
其實為何要回去的答案很簡單,就是我需要改變,也需要一點空間和時間來思考計畫。而逃避什麼呢?大概就是去年寫下那篇文章後,讓我隱約看見自己一旦回去,即使沒有義務,也不.得.不.做.的事情。
五花八門的想法有很多,不過我想要先講我這兩年來所觀察到的有趣反應:
去年夏天回台灣時,友人問我畢業後要作什麼,我說可能再留在紐約一陣子,有一些老師可以合作,就一邊接case,一邊教琴吧。
大多數人的反應是:好棒噢~妳都有計劃了!(明明就很籠統又沒創意啊!)
現在決定要回台灣了,台灣朋友也是問我回去要作什麼,然後我講完(其實和去年講的話大同小異,只是地點從紐約換成台灣)接下來就會不意外的聽到下列這些話:
→ 台灣古典音樂/藝術環境很差噢,妳都在那邊那麼久都習慣了,真的要回來嗎?(可是紐約生活費很高啊!)
→ 就算要回來,唸個博士也比較好找工作啦。(但是真的需要博士學歷的工作不見得是我想做的啊!)
作出這個抉擇並非易事:十年前毫不猶豫就和父母要求要來美國唸書的我,十年後則花了快要兩個月的時間才完全讓每一吋的自己接受這個即將要來臨的巨大變化。
於是我在一團迷霧中摸索着,因為看不見前面的路,只好一直問自己這樣決定到底對不對。我和好多人聊,希望可以得到一些線索;我開始把這十年來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翻出來(包含自己所修每一堂課)在腦海裡好好整理回味一番,把未知的恐懼先放到一旁,尋找初衷。
然後我想起了去年六月坐在音樂教室裡的學弟妹們,這些正在發芽的種子,想起一年前那篇文章所(莫名)引起的迴響。面對仿佛是被醫生(們)判了腦死的台灣藝術/音樂環境,再問自己可以做些什麼。
也許我不祇是一棵等待着被移植到合適環境的樹。
想著自己所給予的,再看自己所擁有的,也許我可以做些什麼。
九萬你很勇敢也很有智慧!佩服你!
ReplyDelete謝謝你~~~!!
Delete